科研动态
News

华熙生物下场力挺“大嘴博士”!巨子生物深夜回应抛出检测机构道歉信
上海东谱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详细阐述了三个核心问题:报告用途与授权、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局限以及检测方法的说明。不过,这份道歉声明的出具背景、是否受到外部压力以及检测机构在此事件中的真实立场,仍有待进一步核实。
此外,巨子生物还在声明中表示,已将相关产品送至多家检测机构,对多个样品从多个维度进行合法合规检测。“鉴于相关检测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足够的时间,截至目前,我们还在回收相关报告。”
6月2日开盘,巨子生物股价一度跌超5%。截至6月3日11:45,巨子生物报价67.950港元/股,跌幅0.44%。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投资者显然对这场争议的走向仍持谨慎态度。
6月2日下午,大嘴博士发布视频回应该声明,称无法确认巨子生物声明中所使用的这份检测机构免责声明的真实性。
此次胶原蛋白含量之争始于5月24日,百万粉丝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发文质疑《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称其通过高精度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了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产品,发现其中重组胶原蛋白实际检测总含量仅为0.0177%。“这是否构成了配方表造假?”该博主在视频中质疑,中国化妆品标签标识规范规定,凡标注为非微量添加的成分,其添加量必须高于0.1%,且顺序代表了含量高低,但是0.0177%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连0.1%的零头都不到。
作为巨子生物的业绩支柱,可复美系列2024年营收达45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公司总收入80%,其中“胶原棒”所在的功效型护肤品贡献近八成收入。可复美“胶原棒”是公司的明星产品,即此次陷入舆论风波的“可复美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据巨子生物称,“可复美‘胶原棒’自上市三年以来,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严格的价格管控、持续的人群与场景运营和有效的营销推广活动,实现了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健康的用户拉新和复购,最终达成稳健的销售增长”。
5月24日晚间,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在官方微博发布《告消费者书:关于近期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严正声明》。该声明对“大嘴博士”的造假质疑予以了驳斥和否认,并表示所有产品研发生产全程严格遵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成分标注均按法定标准执行并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
同时声明中还提到,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司已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且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一步进行检测,会第一时间公布检测结果。
25日深夜,针对巨子生物的回应,大嘴博士又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发文《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之争——别忘了三聚氰胺的历史教训》,对于巨子声明做了4点回应,呼吁巨子生物和全行业都用科学数据来公开讨论。
5月27日晚,大嘴博士再次质疑巨子生物的检测方法和产品质量。大嘴博士认为,可复美相关产品含有“聚谷氨酸钠”肽类成分,而巨子生物使用的双缩脲会同时把聚谷氨酸钠也检测出来,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必然虚高,并质疑其检测产品与之前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不一致。大嘴博士要求巨子生物回应三个核心问题:是否添加重组胶原、为何检测不到甘氨酸、为何误导消费者。
今年4月11日,有报道称可复美面膜中含有违禁成分“表皮生长因子(EGF)”。有消费者于2023年8月使用了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G型)”后出现了“脸部发硬肿胀”,该消费者自行将产品送检后,被检出样品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含量超过了合法标准。
彼时,可复美当即否认,山西省药监局也在接到举报后多次对该产品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在小红书等社交网站,“可复美含违禁成分”也曾引发讨论,但当时多数消费者选择信任可复美。
5月17日深夜,华熙生物在其官微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文章,驳斥市场流行的透明质酸“过时”“不安全”等言论,并将矛头指向了另一新兴概念——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点名了多家券商,称他们在对比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时,鼓吹重组胶原蛋白更安全,而透明质酸已“过时”。华熙生物还直指巨子生物至今未取得医美注射类三类医疗器械证,胶原蛋白仅能用于护肤,而自家的玻尿酸在医美领域的壁垒更高。“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5月21日,华熙生物再发声:“如果消费市场的超级势力与资本市场结盟,将会对消费市场造成可怕的影响:消费者将无法听到来自红人和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声音。”
炮火之下是两家医美龙头的竞争。作为玻尿酸行业龙头,华熙生物在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0.59%。且相比2022年的净利润9.71亿元,缩水82%。与之相对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在2024年呈现爆发局势——净利润增长42%,市值突破73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舆论战临近618电商大促,而重组胶原蛋白的“造富神话”遭遇“成分质疑”,可见行业亟待从检测标准、产能建设到商业伦理层面建立更清晰的规则框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超越简单的商战范畴,毕竟,在618的销量狂欢背后,消费者对“科学护肤”的信任才是真正的行业基石。
[1] 华熙巨子公关战第三轮,宫斗戏都没这么反转!. 万能的大叔. 2025年06月02日.
[2] 医美巨头成分之争最新进展来了. 界面新闻. 2025年06月02日.
[3] 深夜,巨子生物突发声明:接受检测机构道歉,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此前 A股玻尿酸巨头亲自“下场”支持“大嘴博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06月02日.
[4] 检测机构突撤报告!两大医美巨头“交锋”. 上海证券报. 2025年06月02日.
[5] 舆论战升级!巨子生物深夜回应,华熙生物力挺美妆博主. 第一财经. 2025年06月02日.
[7] 10天蒸发百亿,陕西“最强夫妻店”深陷造假漩涡|一周人物.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5年06月01日.
[8] 医美巨头战况升级!巨子生物陷胶原蛋白“罗生门”,华熙生物力挺“大嘴博士”. 蓝鲸新闻. 2025年06月02日.
[9] 巨子生物做到让检测公司跪下并自扇耳光,这既是检测公司屈服于资本的奇耻大辱,也是巨子生物的损己招 ,你们自己难道不出报告了?. 财报风云. 2025年06月02日.
[10] 巨子生物,成分造假?. 一点小哲思. 2025年06月02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