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News

这个大学副教授!让洞头变得不一样!
在洞头东岙顶村,有一位“新村民”:他揣着手绘的村落草图走街串巷,把村里的古井、石厝都画进了文旅蓝图里。他就是温州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来自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郑敬玉副教授。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来了解他是如何让海岛文化“活”起来的。
郑敬玉,温州市文化特派员、洞头区三级文化特派员组长,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系主任,美术与设计学院“未来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特派员对我而言,是使命更是担当。肩负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我的目标是深挖当地文化脉络,用艺术审美打造差异化乡村文旅,聚焦“一村一品”,以独特文化基因激活文旅产业,驱动长效发展。
东岙顶村地理位置偏但藏着股特别的劲儿:傍晚巷子里能听见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老人坐在石门槛上补渔网,手上的茧子比礁石还硬;石屋墙上三角梅缠着贝壳装饰;村口老树下,晒着的鱼干、海带随风晃悠,空气里全是咸鲜的海味。
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石头缝里长出的渔村故事,百年四合院石厝、古井、红石滩,老渔民采藤壶时展现的勇气与团结,都让我震撼。
通过文旅发展、村史文化等情况调研,我发现采藤壶是海岛渔民独有的生活习俗,流传着“买任何菜都能还价,唯独藤壶不还价”的俗语。经过与邱国鹰老师等旅游文化人的交流探讨,我们一致以为,藤壶呈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海岛渔民团结互助、坚毅果敢的精神面貌,是洞头渔民该有的文化底色。于是,我带领团队以“藤壶文化”为核心IP,规划设计了14个村域文旅艺术节点、1个海岛渔村艺术馆,以及“渔家福宴”等运营空间,让这份文化成为村子的独特印记。
千百年来采摘藤壶的过程,诠释着海岛渔民与大海博弈共生的对话。人与海洋是相依相存的关系,唯有敬畏,方能共生;唯有守护,方可恒远。我们要宣传好洞头先民在采掘藤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藤壶文化”,让游客感受洞头渔民“在风雨中扎根、于逆境中生长”的坚毅品质。
2022年,东岙顶村实施淡季旅游“小包团”以来,村里民宿业人流量得到极大扩展。村里推出的“厝边村宴”活动,以美食+民俗表演的形式吸引游客,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升级为“渔家福宴”,核心是围绕“福”字深化文化内涵。呼应余光中先生“洞天福地,从此开头”的赞誉,这句话不仅是对洞头的赞美,更是对其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深刻诠释。要让游客不仅享受味蕾体验,更能感受洞头的闽瓯文化与海洋底蕴,实现从“吃”到“文化体验”的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知名歌星王菲前夫李亚鹏突发!旗下嫣然医院被执行1381万元,身家一度超10亿元,在生意场屡次受挫,一度因欠债4000万被限制高消费
突破!泽连斯基亲证:美国终于点头,乌克兰获北约级安全保障!
银河M9/领克10EM-P首搭 吉利发布Flyme Auto2智能座舱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